DB33T 379.1-2014 公益林建设规范 第1部分导则

ID

102643013B304FD6BB0931680651D20D

文件大小(MB)

0.29

页数:

17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4-8-16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40,B60,DB33,浙江地方标准,DB 33/T 379.1—2014,代替 DB33/ 379.1-2002、DB33/ 379.2-2002,公益林建设规范 第1部分:导则,Specification of non-commercial forest construction Part 1: Guide principle,2014 - 05 - 06发布,2014 - 06 - 06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379.1—2014,I,前 言,DB33/T 379《公益林建设规范》拟分为如下几个部分:,——第1部分:导则;,——第2部分:规划设计通则;,——第3部分:技术规程,本部分是DB33/T 379的第1部分,本部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部分代替DB33/ 379.1-2002《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》和DB33/ 379.2-2002《生态公益林建设 认定准则》,与DB33/ 379.1-2002和DB33/ 379.2-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:,——标准名称由《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》和《生态公益林建设 认定准则》合并改为《公益林建设规范 第1部分:导则》;,——增加了“目次”;修改了“2 规范性引用文件”中的引用文件(见第2章,2002年版DB33/ 379.1和DB33/ 379.2中的第2章);,——第3章名称由“3 主要术语”改为“3 术语和定义”,并增加了引导语(见第3章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第3章);修改了3.1 公益林、3.2 公益林建设、3.10 封山育林、3.22 景观疏伐、3.26 物种多样性等术语的定义(见3.1、3.2、3.10、3.22、3.26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3.1、3.2、3.10、3.22、3.26);,——删除了“4 指导思想”、“5 建设原则”、“15 环境影响评价”和附录B(见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第4章、第5章、第15章和附录B);删除了DB33/ 379.2中除第2章、第4章外的其他各章内容和附录A(见2002年版DB33/ 379.2中的第1章、第3章、第5章、第6章、第7章和附录A);,——将2002年版DB33/ 379.2中的第4章内容并入本文件,章名由“4 区划认定区域”改为“10 建设区域划定”,并对条文进行了修改(见第10章,2002年版DB33/ 379.2中的第4章);新增了“11 保护等级划分”一章(见第11章);,——修改了4.2、6.3、6.4、6.5、第8章、第9章、第12章、第13章、第14章的条文内容和附录A,(见4.2、6.3、6.4、第8章、第9章、第12章、第13章、第14章和附录A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6.2、8.3、8.4、8.5、第10章、第11章、第12章、第13章、第14章和附录A);,——增加了“7.1.1 防护林”、“7.1.2 特种用途林”、“9.1.1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”、“9.1.2 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”、“9.2.1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地区”、“9.2.2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”的引导语和附录A的编号(见7.1.1、7.1.2、9.1.1、9.1.2、9.2.1、9.2.2和附录A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9.1.1、9.1.2、11.1.1、11.1.2、11.2.1、11.2.2和附录A);9.1.2中新增了“沿岩质海岸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地区”和“高山湿地集水区”(见10.1.2 e) f)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11.1.2);,——7.2的“保护程度分类”改为“保护等级分类”,相应的“特殊公益林、重点公益林、一般公益林”分别改为“一级保护公益林、二级保护公益林、三级保护公益林”(见7.2,2002年版DB33/ 379.1中的9.2);,——文中的“特用林”改为“特种用途林”;“种子林”改为“母树林”;“文化纪念林”改为“名,DB33/T 379.1—2014,II,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”;“自然保存林”改为“自然保护林”;“封山护林”改为“封山育林”;“允许”改为“可”;“要”改为“应”;“禁止”改为“不应”,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,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,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、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邱瑶德、李土生、陈国富、刘安兴、张正寿、吴黎明、茅史亮、高洪娣、陆献峰、应宝根、沈国存、孙孟军、张文楚、孙茂者,本部分的历次版本为:DB33/ 379.1-2002和DB33/ 379.2-2002,本次为第一次修订,DB33/T 379.1—2014,1,公益林建设规范 第1部分:导则,1 范围,DB33/T 379的本部分明确了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术语、对象;规定了公益林建设程序、内容、类型、重点、分区和建设区域划定、保护等级划分,并提出了公益林成林标准和建设质量评价标准,以及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、原则性要求,本部分适用于全省公益林建设与经营管理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LY/T 2084-2013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技术规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公益林 non-commercial forest(NCF),又称生态公益……

……